刘九如:专业优势助推"一带一路"出版
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国际出版:您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带来哪些影响?请您分享贵社在"一带一路"出版方面所作的思考和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刘九如: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在全球范围内不具备影响力,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也不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相应地,作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出版,也难以"走出去",更难说形成影响。
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种影响力既包括经济影响力,也包括文化影响力。在国家大力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背景下,出版业面临大好机遇。国家大力支持出版"走出去",为出版"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出版业"走出去",并落实到"走出去"的各个层面上,如实施出版重点工程,设立出版专项扶持基金等。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宏伟战略,伴随这一战略的实施,作为出版社我们也敏锐地观察到,出版"走出去"又迎来难得的新机遇。尽管"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从推动经济和产业合作开始的,这就与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换言之,"一带一路"战略更侧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工业产业的合作和共同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专注于电子信息与工业技术出版的专业社,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我们确实在积极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我们首先是从研究入手的,研究好政策,研究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发展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与出版的合作。经过各方面的沟通和前期研究积累,电子工业出版社下属华信研究院顺利承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的重要软课题研究-----《"一带一路"工业文明及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获得了3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半年多来,相关出版分社资深编辑参与,联络社会各界专家,组成专门研究队伍,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研究,深入了解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现状、布局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我国的工业情况,进而了解这些沿线国家的工业产业发展需求,并进行跟踪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电子社基于"一带一路"开发知识内容产品打下了基础。首先,这项研究的成果能够转化为信息资源,出版社已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在选题,正在策划推出"一带一路"工业文明丛书。其次,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出版社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图书出版情况和对引进图书的具体需求,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将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图书输送出去。此外,通过深入参与研究,帮助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工业产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将专家学者聚集起来,形成专家库,从而更好地为行业提供知识服务。
国际出版:"一带一路"图书如何真正实现"走进"相关国家的图书市场,一直是困扰出版机构的问题,电子社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刘九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也各不相同。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市场的考察,希望有针对性地出版这些国家最需要、最感兴趣的图书。例如,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对我国卫星技术应用及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特别感兴趣,由此我们积极将近期出版的《北斗卫星技术与应用》丛书、有关淘宝的系列电子商务图书,以及研究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管理模式的图书,与这两个国家的出版机构对接,已经签订了相关版权合作意向协议。
在渠道推广方面,我们除了计划和当地的出版机构进行合作推广之外,还着手考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部门的合作。电子社作为以科技出版为主导的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因此,我们在积极探索以工业为接口,在国家向外输出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同时,将配套的图书产品输入到当地市场的可能。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国情发展各不相同,这就对出版社提出了很高要求。出版社要想真正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方面有所作为,还应当设立专门的架构体系,联络"一带一路"相关专业人才,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国际出版:"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国际合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您认为,科技类图书出版机构应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两方面工作?
刘九如:电子社虽然已经是一个包含社科人文、大众少儿等在内的综合出版大社,但我们毕竟是一家以科技出版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电子信息、计算机、互联网、工业技术仍然是我们的出版重点。从全球来看,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欧美发达国家都处在领先地位。为了能够及时了解、跟进最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度引进国外的学术专著等科技类图书就成为必然。而一本书是否真正对产业有贡献,则是出版社在购买版权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出版社所引进的科技类图书品种往往直接决定了其为国内的哪一行业提供何种知识服务。出版社在引进国外图书版权的过程中,必须找准题材,精挑细选,所引进的图书要能够直接反映当前产业的发展潮流,要能够引导国内产业的发展,从而最终起到推动未来产业变革的作用。
目前,电子社主要是通过版权代理公司来完成海外图书版权引进的工作。这就产生两个弊端,一是增加了版权引进的中间环节,使得图书引进过程慢、效率低;二是版权代理公司往往不了解产业的现状和需求,无法精准引进行业的核心图书。
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国外出版业对于中国图书的兴趣也日益增强,这为我们向海外推荐中国图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图书要想"走出去",作为出版社就必须去了解国外市场的真正需求,否则,即使我们的图书推向了海外,也可能在海外市场出现适用性弱、反响不好的情况。
当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主动探索"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实施战略转型。出版社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有利于出版社深入本土,就近了解国外图书的最新出版情况,从而直接沟通和联络当地的出版资源,使出版的图书真正进入当地市场。不仅如此,这些海外分支机构还可以借助自身沟通国内外资源的优势,开发文化旅游等新的文化产品,真正做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电子社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布局,期望在"十三五"时期有所作为。
国际出版:在国际合作方面电子社有哪些发展思路和布局?
刘九如:目前,电子社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两个思路。一是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建立合作关系,策划共同出版的图书,探索通过合作将国外尚未出版或者即将出版的重要图书在中国同时出版或以中文优先出版的可能。这种合作模式一旦成熟,我们将与所合作的出版机构达成更深入的战略合作。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上述的合作模式,国外出版机构也能够将符合当地读者需求的图书引入本国市场。
二是直接与国外的著名作者或出版工作室合作。过去,出版社在出版国际化方面往往是间接和被动的,但当下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出版社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寻求与外界的合作和共赢。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前已经在尝试与国外成熟的作者建立联系,将其作品以中文优先出版。举例说明,电子社今年年初推出的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就采用了中文版优先出版的方式,中文版先于英文版推出,上市半年销售五十多万册。这一做法让电子社在国内外图书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先机。未来,我们计划与20至 50位关注智能制造、互联网、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领域或相关产业的国外顶级作者建立直接联系,形成国际作者群,更好地服务于出版,也更有效地让国外专家的研究成果率先为中国产业行业所用。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7
邮发代号:1-189
国外代号:4539D
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44.00元
咨询电话:010-88361912
邮箱:ipweekly@163.com